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内蒙古沙漠戈壁常见植物?

内蒙古沙漠戈壁常见植物? 沙漠中几种极为特殊的植物,如梭梭、半日花、蒙古扁桃、绵刺、沙葱等,它们其貌不扬,不引人注目,却有着惊人的抗逆性,长期生长在干旱或土壤盐分多

内蒙古沙漠戈壁常见植物?

沙漠中几种极为特殊的植物,如梭梭、半日花、蒙古扁桃、绵刺、沙葱等,它们其貌不扬,不引人注目,却有着惊人的抗逆性,长期生长在干旱或土壤盐分多不利于生存的条件下,有的被列入国家保护物种的范围。

梭沙漠中独特的灌木植物,平均高达2-3m,有的高达5m,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寿命可达百年以上。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内蒙古扁桃为灌木,高不过1~2米,花淡红色,果肉干燥。是一种高度耐干旱与耐贫瘠的野生果树。

沙葱沙葱也是在内蒙古草原上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可以说是牧民同胞们的好伴侣,别的地区冬天人们腌咸菜,而草原上的人就腌制沙葱,凉拌沙葱,沙葱饺子,沙葱包子等等,沙葱是草原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沙漠最常见什么植物?

骆驼刺,肉苁蓉,大犀角,芦荟,仙人掌,风滚草,百岁兰,蒙古沙冬青,金琥,管花丛蓉,绿之铃,生石花,白刺,秘鲁天轮柱,红皮沙拐枣,泡果沙拐枣,巨人柱,柽柳,海星花,棒槌树,梭梭树,罗布麻,胡杨,紫杆柳,花棒,中间锦鸡儿,盐生苁蓉,胀果甘草,短穗柳,河西菊,新疆沙冬青

内蒙古沙漠带刺的植物?

骆驼刺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甘肃和新疆等地,中亚部分地区也有。性喜光、强健耐寒、耐旱、耐贫瘠土壤,喜欢沙漠地带或通气、排水良好处。骆驼刺主要采用种子和根系无性繁衍。

骆驼刺是豆科骆驼刺属半灌木草本植物。它的茎直立,有细条纹,无毛或幼茎有短柔毛,从基部分枝;枝条平行上升;叶片互生,外形为卵形、倒卵形或倒圆卵形,顶部圆形,有短硬尖,根部楔形,全缘,无毛,有短柄;总状花序腋生,无毛,花长在刺上,花萼钟状,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或钻状三角形,花冠深紫红色,旗瓣倒长卵形,顶端钝圆或截平,基部楔形,具短瓣柄,翼瓣长圆形;果线形,弯曲形状。骆驼刺花期为6~7月,果期为8~10月。因其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而得名。

沙漠中最常见的有什么植物?

沙漠植物种类

  骆驼刺,肉苁蓉、 大犀角、 芦荟、 秘鲁天伦柱、 百岁兰 、蒙古沙冬青、管花苁蓉、 绿之铃 、金琥 、红皮沙拐枣 、生石花 、中间锦鸡儿 、盐生苁蓉、 仙人掌、 白刺、 泡果沙拐枣、 巨人柱 、胀果甘草、 光棍树 、花棒、 新疆沙冬青、 河西菊、 短穗柳 、紫杆柳、 沙棘、 斑锦变异、 长穗柳、 沙葱、 白麻 、沙漠玫瑰、 罗布麻 、胡杨 、梭梭、 裸果木、 斑纹犀角 、怪柳 、霸旗佛肚树 、海星花、 棒槌树、 盐生草 、红柳

郁金香是常见的沙漠植物吗?

不是

沙漠植物泛指在沙漠环境条件下,能生存的植物。沙漠植物属于深根性植物,通常根系比较发达,而且叶退化为针状,最重要的就是其耐旱性非同一般植物。大众知道最广的沙漠植物就是仙人掌了。

而郁金香产于地中海沿岸和中亚地区,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形成了适应冬季温暖湿润,夏季凉爽干燥的气候。喜凉爽、湿润、向阳、避风的环境。喜腐殖质丰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沙质壤土

兰花在沙漠常见吗?

不常见,但有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生存着许多令人赞叹的生命。而在遥远的非洲,在大西洋边干旱的纳米布沙漠里,这里生长着地球上最长寿的“兰花”,平均寿命达百余年,目前已知存活最久的高达2000多岁,它就是百岁兰,又称千年兰、千岁兰。

北方常见植物?

香樟,泡桐,杨树,臭椿,苦楝,香椿,柳树,构树,桑树,桃李梨杏树,北方松类!草本,狗尾草,狼牙,苍耳,决明子等等。粮食作物有玉米,小麦,黄豆,红薯,土豆等等

浙江常见植物?

单凭叶子难判断啊,第1个肯定是朴树,2、3两个不好说,可能是石楠与厚朴树。

中国常见植物?

1.水鳖

水鳖

水鳖科、水鳖属浮水草本植物。须根长可达30厘米。匍匐茎发达,顶端生芽,并可产生越冬芽。叶面背面有蜂窝状储气囊,花白色,水鳖具有较强的水质净化能力,以前作为家畜饲料,现在多为河道池塘景观绿植用,我国大部分水域有分布。

2.扁豆

扁豆

扁豆是豆科、扁豆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全株几无毛,茎长可达6米,淡紫色。扁豆花有红白两种,豆荚有绿白、浅绿、粉红或紫红等色。嫩荚作蔬食,白花和白色种子入药,有消暑除湿,健脾止泻之效。种子扁平,长椭圆形,在白花品种中为白色,在紫花品种中为紫黑色,种脐线形。

3.忍冬

金银花

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金银花属多年生半常绿缠绕及匍匐茎的灌木。球型果实成熟后变为黑色。中国各省均有分布。

西藏常见植物?

西藏植物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

⒈特有种类多。

西藏植物区系是在第三纪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逐渐发展衍生的年青区系。特有属较少,严格局限于西藏的特有属仅4属,但属内的分化却十分强烈,形成许多特有种。据不完全统计,限于西藏境内的特有种和变种约1000个,约占全区植物总种数的20%。特有种比例之高,国内各省区罕见。几乎各个类群均有特有种,如裸子植物中的墨脱冷杉、察隅冷杉、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巨柏;被子植物中含特有种最多的科属是菊科、禾本科、豆科、毛莨科、杜鹃花科以及紫堇属、柳属。柳属植物(我们通常所见的柳树即为此属)在其它地区是乔木或小乔木,而在西藏以及青藏高原海拔4200米以上地区,适应干旱寒冷的生长环境,特化为高不过20-30厘米,铺地而生的小灌木。

⒉不同地区种类的丰富度差异大。

西藏宏观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西部,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的影响,在其控制下,气候干燥,降水稀少,温差剧烈;南部和东南部则受印度暖湿气流的控制,造成湿润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在此大的背景下,西藏不同地区物种的多样性差异甚大。东南部的南迦巴瓦峰地区有210科、1106属、3768种,其中热带性质的属有485属,占该地总属数的43.85%,西部阿里地区只有165属种,几占西藏土地面积的一半,辽阔的羌塘高原,维管属植物种类仅300余种。

⒊丰富多彩的垫状植物和高山冰缘植物。

在西藏海拔4200米以上的草原、草甸带尤其是平缓的山坡和河谷中均发现一些铺地而生、高不过10厘米、外形轮廓浑圆、直径几厘米至十几厘米,像一圆形的座垫,这就是垫状植物。它们并不是由许多植物密集生长在一起形成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分枝交织而成的一株植物。这类植物在北极高寒地区也有分布,但在西藏最为丰富,有11科15属40余种。常见的如雪灵芝属、点地梅属、虎耳草属、凤毛菊属等等。这些不同种属的植物有一些基本相同的形态特征:植株低矮,仅高2-3厘米,少有到十几厘米,紧贴地面,冬天不枯死;分枝多而密集,节间缩短,老的茎枝常宿存,叶柄基部扩展,紧裹茎枝;叶簇生于枝顶,在垫状体表面形成一覆盖层;植物体通常被毛。这些特征是对高原多大风、寒冷等恶劣环境的适应。密集的垫状体和具有各种毛被,形成一个独立的保暖系统,外界温度已在零度以下,垫状体内仍可保持在2─3度,保护了幼芽的萌发和正常生长。

高山永久积雪带下缘,连续植被带以上,约在4800-5200米左右的地带,气候极端寒冷,七八月的平均气温也不超过10oC。生长季节很短,在此环境下,一般说来植物已很难生长。而西藏的这一地带仍有400余种植物,在冰水侵蚀的局部湿润地区和大的岩石下顽强地生长。这些植物在2─3个月甚至几十天内即完成了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生命周期的全过程.

4.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

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的多样性,反映了植物资源的多样性。西藏大面积各种类型的森林和草原,是发展林业、畜牧业的基础,在西藏经济建设中占有突出的地位。西藏的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高,波密的云杉林,每公倾蓄积量达2000立方米,生物量达1200吨,西藏草场的牧草虽然产量低,但草质较好,营养成份高,粗蛋白质等的含量均高于内蒙古草原的牧区。

西藏另一类重要的植物是药用植物资源。藏族对植物的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1835年,帝玛尔·丹增彭措等人完成的《晶珠本草》一书,已收载了药草1006种。藏药的原植物很多是生于西藏及青藏高原其它地区的特有植物。藏药的有效性和特有性已愈来愈引起国内外的重视。然而,更为重要的是藏药原植物中的绝大部分种类,尚未经现代科学的深入研究,利用仍处于原始阶段,不能形成工业化产品,经济效益不很高。理论上,由于高原的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成份的积累,因此从众多的藏药中寻找有效成份含量高,有特殊用途的药用植物是非常可能的。近年来对红景天的开发,已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即是例证。藏药的这一潜在的效能,决不能低估。当前应加强对藏药系统的深入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物和新的用途,并尽可能形成工业化产品,以提高效益。

植物中除一部分可直接利用,产生经济效益外,大部分虽不能直接使用,但在维护生态平衡,维护当地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西藏尤为重要。植被的破坏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尽管目前西藏的植被在全国范围内保持仍是较好的,然而随着人为活动的加剧,在一些河谷的城镇周围,由于砍伐和过度樵采,植被破坏已十分严重,应引起高度警惕,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和对策。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