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菌棒制作?
1.拌料: 按灭菌灶容量多少配方比例计算取各种培养料、拌料时先将木屑、麦麸、石膏等干料拌匀,再将糖溶于水中后拨入,翻拌3-4遍至拌匀,无成团结块现象...
2.装袋、扎袋口: 装袋要求尽可能装得紧实,上下松紧一致,发现有毛刺或破袋用透明胶补好,拌好的料要求在4小时以内装好灭菌,否则就有可能“涨筒”...
3.上灶、灭菌: 装好的菌棒要立即进灶灭菌,不可边装边上灶,上灶后要猛火上温,争取在4小时内达到 100℃ 最好,当温度达到 100℃ 后保持48小时左右即可停火...
4.出灶冷却: 停火后,当灶内温度降至 80℃ 左右开门下灶。
二、牛粪怎么制作菌棒?
一、配料堆制技术 配100平方米需要麦秸1500公斤,牛粪1250公斤,磷肥40公斤,石膏40公斤,pH值为7.5-8的石灰50公斤。
1、麦秸预湿根据配方取麦秸,分批用水浸泡,当麦秸均匀吸水后,分层堆放料场一边。
2、麦秸处理麦秸预湿第三天,在麦秸上铺一层石灰粉,喷淋1次水,再撒尿素,然后再铺一层麦秸,依此类推。预堆完,用尿素25公斤,石灰粉7.5公斤,料堆约23立方米。
3、建堆前的准备建堆前把牛粪、饼肥分别粉碎过筛混合均匀,然后用1%石灰水预湿至手握能成团、落地能散时,把化肥、石膏、石灰粉碎后混合均匀,撒在牛粪上拌匀,用塑料布盖严待用。
4、前发酵麦秸预湿后第五天建堆。把预堆后的麦秸铺在堆料场上,厚30厘米、宽1.8-2.2米、长8-l0米,然后在料的表面撒一层牛粪混合料,以此类推,直至堆完,最后在料面上用粪肥混合料把麦秸盖严,再覆盖一层草若。每天在草上喷1-2次水,建堆后第7天翻堆,适当补水,边缘不能有水流出。再过5天进行第二次翻堆,同时用15公斤石灰粉制成石灰水作补水用。第3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后5天进行,同时测酸碱度,用石灰水调pH值7.5-8,含水量保持在65%,再停两天进棚。
5、后发酵将前发酵的培养料放在栽培床架上,用薄膜盖严,加温,当料温升至58-60℃时维持8-12小时,然后降至48-52℃维持3天,待料温降至28℃时即可播种。发酵好的培养料,料色呈棕褐色,柔软有弹性,含水量64%左右,pH值7.5-8,无粪块、粪臭、酸味、氨味。
三、木耳真菌棒怎么制作?
一、 种植条件 阳光通风处。 二、 搭架子 搭架子可以在阳台,后花园,自留地等通风且光照时间长的地方。20cm的木耳棒可选择放在小花盆里面,花盆里面可以适当的装点水保持湿度。40cm和60cm的木耳棒可以依靠在墙角边或者摆“井”字型状,120cm的木耳棒用四根1.5米长的木杆,交叉绑成“X”字形,上面架一根横木,然后把检出的耳木交错斜靠在横木上,构成“人”字形的耳棚,角度为30~45,每根月木留4~7厘米间距。 三、 浇水 搭架子后菌丝进入生长阶段,此时管理重点就是湿度与温度了,木耳长出来的时候每天用喷壶均匀的喷水,保证它的湿度,但是不能喷的过多容易造成流耳现象, 采摘后休养菌丝,有耳芽长出来了再继续,保持湿度。 四、采摘 成熟的黑木耳,耳片舒展变软,肉质肥厚耳根收缩,直径长5~7厘米,应立即采收,适宜采收有利于下一批木耳生长并且会减少烂耳,采收干净就会减少病虫害滋生,做到高温时不养过大木耳,低温时不采过小木耳。采收时用手指齐耳基部摘下,并把耳根处理干净,以免溃烂。如遇阴雨天,成熟的耳片也要采摘,以免造成烂耳。采下的黑木耳,摊薄在晒席上趁热晒干,装入塑料袋,放在干燥通风处,以免防潮。 四、 休养菌丝 采完木耳,耳棒上没有耳芽的时候就停止浇水,这时候我们的菌丝进入一个休养状态,阳光暴晒7天左右的样子,又会长出新的木耳。 五、 注意事项 1. 刚采摘下来的新鲜木耳是不能直接食用的,晒干的木耳需要用温水泡发后才可以食用哦。 2. 受潮之后耳木上长白霉,应用清水清理干净后放于烈日下暴晒。 3. 耳木上出现杂菌,应及时刮除,以防孢子扩散,并用石灰水洗刷木耳棒,放于烈日下曝晒。 4. 在栽培中必须加强管理和认真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菌棒的制作的步骤?
包括配料、装袋、灭菌、接种、菌丝培养与转色管理等步骤。
1.配料与装袋、配制前1~2d,将杂木屑等硬质材料进行预湿,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手工拌料时,培养料混合应先将少量石膏与麸皮拌匀,再与杂木屑混合拌匀,待干料充分混合后,再将糖等易溶性辅料溶解于水,随水一起拌入。如用搅拌机进行机械拌料,混合更加均匀,常采用装袋机与扎口机同时进行香菇制袋,铲料上机、装袋、扎口、检查沙眼、搬运上灶等流水作业。在确保塑料袋不破裂的情况下,料袋尽量装紧。拌料时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8%~60%为宜。当天拌料,当天装袋和灭菌,避免培养料发酵酸化。香菇代料栽培常选用聚乙烯塑料袋装料,但采用高压灭菌时应选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
2.灭菌与冷却、香菇生产中多采用常压蒸汽法灭菌。将料袋置于水泥或者铁皮制成的灭菌灶内,或用蒸汽发生炉产生蒸汽通入码好料袋的罩膜内,进行高温灭菌。常压灭菌时料袋不宜过多,料袋堆叠时注意预留一定的空隙,灭菌灶或罩膜底部4个角应预留排气孔。灭菌开始用旺火,使温度迅速上升达到97~100℃。保温前底部4个角的排气孔应打开,让水蒸气将灶内或罩膜内的冷空气排出。当整个灶内都充满蒸汽,下部空间温度达到97~100℃时,保温12~16h,即可彻底灭菌。保温时4个排气孔应关小,留少量蒸汽排出即可。趁热将料袋搬至冷却室,料温降至30℃以下即可接种。
3.接种接种过程必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环境、工具及手等需要严格消毒。保持接种室及接种箱内外清洁,使用前将菌种和接种工具有序地放在箱内,衣帽和口罩挂在缓冲室衣帽钩上,然后进行紫外线照射,同时采用专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接种通常在接种箱、接种室或接种帐中完成。接种前用75%的酒精棉球擦手、工具和瓶袋,防止交叉感染。接种时用酒精灯灼烧接种工具,棉塞、试管口、瓶口及袋口不离开火焰区。接种时应动作敏捷,配合默契。在已灭菌的料袋上,用打孔棒均匀地打直径约1.5m、深2~2.5cm的接种穴,每个料袋打接种穴3~5个;秋栽香菇料袋较大,一般打9个接种穴分3个侧面,每面3个;将打孔棒旋转拔出,打孔后立即接种。菌种尽量成块塞入接种穴,压紧,略微凸起,避免接种穴污染。多采用套袋进行接种穴封口,也可以采用蜡封口、胶布封口或纸胶封口。
4.菌丝培养、接种后至开始转色前,称为菌丝培养期,又称为发菌期。菌丝培养期需要40~70d发菌期管理包括脱套袋、翻堆、清除染杂菌袋、刺孔、调节温度和通风。在菌袋上刺孔可增加菌袋中含氧量,排除菌丝产生的二氧化碳,降低培养料中水分,促进菌丝生长和生理成熟,后期刺孔可使瘤状物软化,促进转色。
当接种穴菌丝圈直径达8cm左右时,脱去外层套袋。第1次刺孔在接种穴菌丝圈相互连接时进行,用约5cm长的铁钉或竹签在每个接种穴菌丝圈外沿以内2cm处刺孔4~6,深度1~1.5cm。第2次刺孔在菌丝刚长满料袋后,在接种穴的另一面刺孔,每袋刺孔20~30个,深度为1~1.5cm。第3次刺孔又称“放大气”,秋栽鲜销模式在脱袋前7~10d进行,孔深2cm,刺孔40~50个;秋栽花菇模式刺孔改用直径0.5~0.7cm的尖头钢针或竹针,孔深3~5cm,刺孔40~60个;春栽模式常在将菌袋移至室外荫棚越夏时进行;夏栽模式一般刺孔通气2即可。
在菌棒表面形成瘤状物之后,刺孔需沿瘤状物外围进行。刺孔后2~3d,呼吸代谢明显加快,菌袋温度快速上升,此时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烧菌烂袋。当环境温度在28℃以上不能刺孔通气,30℃以上严禁刺孔通气。控制温度是菌丝培养期管理的核心;尤其在脱套袋与刺孔后,更要注意防止高温烧菌。发菌期间应经常翻堆,将菌袋位置互相对调,使菌袋均匀接触光照,调节堆温,促进菌丝均衡生长,结合翻堆清除染杂菌袋,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5.转色管理、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香菇菌棒表面白色气生菌丝倒伏后,分泌色素,形成一层棕褐色菌膜的过程,称之为转色。这层棕褐色菌膜具有保温、保湿、避光和抗菌作用。转色方法分为袋内自然转色与脱袋集中转色两种。春栽香菇和秋栽花菇采用袋内自然转色方式。春栽香菇需要较长时间的越夏管理,转色在栽培袋内缓慢自然完成,需40~60d,刺孔通气、翻堆及适当光照可促进均匀转色;秋栽花菇采用不脱袋割口或保水膜出菇,袋内自然转色,转色管理与春栽香菇类似。
秋栽鲜香菇常采取菌棒脱袋,集中转色。选择集中脱袋转色的时机非常重要,一般当菌棒表面瘤状突起占袋面的2/3时,菌棒由硬变软,接种穴及袋壁出现少量褐变,菌棒质量较接种时下降15%以上,尤其是少数菌棒有零星菇蕾发生时,是脱袋转色的最佳时机。脱袋菌棒集中转色关键是调控好外界环境因子。脱袋后1~4d,罩紧薄膜,温度18~23℃,湿度85%~90%。第5~6d,每天揭膜通风1~2次,每次20min,促使气生菌丝倒伏,形成白色菌膜,并分泌色素。第7~8d,温度控制在18~20℃,每天喷水1~2次,再盖好薄膜保湿。第9~12d,温度控制在15~20℃,每天喷水1次,通风0.5h,菌棒表面逐渐由淡棕黄色变为红棕色。第13~15d,白天罩膜,早晚揭膜通风,白天温度20~23℃,早晚降至13~16℃,此时菌棒表面逐步形成棕褐色有光泽的菌膜。转色良好的菌棒表面菌膜厚薄适中,红棕或棕褐色,并有光泽,无夹带“白斑”。
五、怎样制作菌棒,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
香菇菌棒制作工艺如下,配制培养料--搅拌均匀--装袋--灭菌--接种--培养。
这样香菇菌棒就制作成功了。具体详细技术可以在江苏食用菌网查看。六、榆树盆景怎么制作?榆树盆景怎么制作?
制作准备
在制作榆树盆景的时候,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养桩和修剪。养桩需要在秋末到春初这段时间进行,将刚挖掘出来的榆树的老桩地栽于素沙地上,或者是栽进瓦盆里,进行养桩。
榆树制作盆景之前还需要经过修剪,将根部和枝干进行修剪,不过要注意,在修剪的时候,剪口处会有粘性的汁液流出,如果汁液太多,可能会影响植株的成活。所以需要在剪口处涂上一些红霉素软膏然后撒上一些细沙。
处理好的榆树的植株就可以上盆了,上盆后根据榆树的状态合理养护即可。
造型
榆树盆景为了能够更具有观赏性,需要进行修剪造型,造型的时候可以根据植株的基本的形态来进行,一般是做直干式、斜干式、曲干式、悬崖式、丛林式、附石式等等形式的榆树盆景。修剪树冠的时候,既可以将树冠修剪成潇洒扶疏的自然形状,也可以将树冠修剪成圆顶的大树形,或者是圆片的造型。在修剪的时候,可以先用金属丝扎成基本的形状,再进行修剪。此外,在生长期间还需要剪去过长的、过乱的的枝条,使其造型更加优美。
养护
榆树盆景还是比较好养护的,因为榆树习性强健,比较好管理。基本上制作好的盆景可以放置在阳光充足并且通风的地方养护,平时需要保证水分的充足。
冬季可以将榆树盆景连盆一起埋在室外避风向阳的地方养护,或者是将其移到冷室内越冬,养护的温度不要太高。翻盆的话每1——2年早春的时候进行一次就可以了。
七、草皮盆景制作?
若果有单独的草坪种子撒上附层薄土,按时喷水即可。有现成的青苔的话直接撕成大小合适的小块,直接铺面就可以。如果没有现成的就要自己慢慢养了。
八、枸杞盆景制作?
应该这样制作:
1、选盆:枸杞宜用釉陶盆,亦可用紫砂陶盆,形状则因树型而定,悬崖式则宜用千筒盆,一般曲干式、提根式多用中深的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的盆。
2、用土:枸杞对土壤要求不严,宜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盆栽可用腐殖土或田园土掺沙土使用。
3、栽种:春季最为适宜,其它季节稍差。栽前可进行一次整形修剪,截口要平滑,并将过长的根截短。土壤摁实落,不可过硬或有空隙,盆底不需要施基肥。
4、栽后管理:上好盆的枸杞置于避风有散光处,经常喷水保湿,直至发芽后递减。
5、加工:枸杞的主要枝干可以适当攀扎和修剪。大枝宜在冬季攀扎、修剪;小枝则可在夏秋季攀扎。新枝可以随时用合适的铁铅铜等金属丝进行攀扎。枸杞木质较脆,操作时注意用力柔和,不可过猛。
6、树形:制作枸杞老桩盆景一般宜作成曲干式或悬崖式,小枝则宜扎成下垂状。提根造型可制成过桥式。还有其它象形式、提根式、多干式、怪式等,唯大头小尾和平直者最为无趣。总而言之因树造型,因材施艺,反复摧敲,不可操之过急。
九、硝化细菌棒什么材料制作?
硝化细菌棒都为圆柱体,中有空且侧面分布有很多的小孔,这种结构可以使细菌棒的透气透水性非常的好,有助于硝化细菌的培养和产生。
十、球形盆景制作?
想要将其剪成球状的外形,首先得培养出大量的枝条来。然后我们再从盆景周围将它的枝条适当短截一下,通过压缩枝条让其呈现出球状特征。而期初压缩的重点应该放在植株四周,让它的枝条保持向上生长。
等到向上的枝条长到合适的高度时,我们再对上部进行短截结顶处理,从而让整个盆景的株型逐渐形成球状。但在整个球状打造的过程中,修剪需要掌握一些要点。一般当它的新枝长到10公分长的话,需要剪掉3-5公分,也就是剪掉枝条的1/3-1/2即可。
每一轮修剪之后,需要继续养护一段时间,让其周围的新芽继续生长,形成新枝,让株型长得更加饱满。而且每当新枝长到10公分左右的长度时,我们仍然按照上述方法再次对其进行剪枝。而且修剪一定要频繁,一年可修剪5-6次,最好在生长旺季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