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鱼缸自动循环水系统的制作方法有哪些?
实现鱼缸的自动循环水系统,说白了就是为了实现水体的净化,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说成,怎么去制作鱼缸的过滤系统。
关于过滤,我之前写过一篇很详细的,这边就将过滤形式的部分截了过来。
常用的各式过滤方法
- 水妖精
水妖精是少数不以水泵为动力的过滤,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气体的上升带动水流上升,以此完成一个循环。
水妖精属于内置过滤的一种,其核心组成就是过滤棉加一个气嘴,工作的时候外接一个气泵作为动力。水妖精尤其本身构成的限制,只能吸附一些细微颗粒且培菌能力有限,所以其过滤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另外还有一个个人比较难以忍受的是,气流上升到水面爆开会带起水花,会溅到缸壁上到处都是,如果是满水的话,还会溅到外面,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气流大小来减弱这个问题,但是我个人还是比较难以忍受。
水妖精由于其由气流带动,造成的水流扰动小,同时又具备增氧的效果,所以一般用来在观赏鱼虾之类的育苗缸中,在大水体的缸中一般很少会用到,最多只是作为辅助过滤。
水妖精还有一个使用技巧,就是作为新缸的菌种。直接将老缸中辅助运行的水妖精迁移到新开缸中,可以加速新缸中系统建立。
- 内置过滤
过滤器位于水体内的一种过滤方式,包括上面说到的水妖精,以及龟友们经常用到的低水位过滤器,都是属于内置过滤器的范畴。由于内置,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对缸内使用体积的影响,过滤器的体积一定不会太大,所以相应的培菌空间也会很小,这就导致了其过滤效果相对也不会很好。但是对比水妖精,其他的内置过滤器对缸内大小杂质颗粒的吸附要好的多,对于小水体的缸来说,尤其是浅水龟缸,如果能够做到勤清洗的话,其辅助的还是不错的。
- 上滤
上滤,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水泵将水抽到位于鱼缸上部的过滤盒中,然后由于重力作用下,水流回缸内,形成一个循环。
上滤,尤其是对于中小水体的缸来说,是最佳的过滤系统,非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一是上滤的过滤盒一般是架在鱼缸上的,对鱼缸的承重来说是一个考验,二是看上去比较笨重,确实是不甚美观,三是在上滤盒的最上层铺设的一般是过滤棉,需要勤清洗,不然过滤棉堵塞,水由于压力会从滤盒侧面缝隙等地方流出。
在日常的使用中,基于上滤的原理,又演变出了多种过滤方式。比如更改进水方式的同程过滤,更改出水方式的雨淋管,多层滤盒组合而成的滴流盒,还有干湿分离等等。
- 侧滤(背滤)
这是一种牺牲缸内部分体积,用来作为过滤以及培菌空间的方法,通常在粘缸的时候同时就将过滤部分一同做好,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侧滤缸以及背滤缸。
侧滤缸(背滤缸)的过滤部分一般分为三格,第一格过滤棉,第二格培菌室,第三格泵室。
侧滤缸(背滤缸)没有明显的优点也没有什么明显的缺点,可以理解为一种变现的内置过滤,但是效果要远远优于常规的内置过滤,虽然同样不可避免有侵占缸内空间以及培菌空间相对较小的问题,但是相对于其对应的总水体来说一般够用了,一个设计完善的侧滤缸(背滤缸)可以做到缸内基本上无水流死角。
侧滤缸(背滤缸)很少有大缸,至多60公分长的差不多了,很少有到90公分的,所以,相对的,其还有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尤其是冬季加温的时候,当水蒸发时,首先降低的便是水泵室的水位,而总水体又不大,所以一不注意,很容易发生泵干烧的现象,尤其是外出家里长期无人的时候,很容易出事故。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额外加一个自动补水器就可以了。
- 外挂过滤器
悬挂在缸壁上的过滤器,最常见的便是瀑布过滤器,同样不可避免有着培菌室过小的问题,但是说实话,对于一些小缸来说,是一个最实在的选择。值得一说的是,瀑布过滤器一定要买黑色或者深色的尽量能够不透光的,那种透明白色的瀑布过滤,你闹着玩呢?本身培菌效果就不甚好,你再来个强透光,效果直接趋于零了。
除了一些外挂瀑布过滤器,还有一些全封闭的外挂过滤桶,其实就是一种小型的过滤桶了,对于小缸,尤其是小型草缸或者饲养小型观赏鱼的缸体来说,神器。
- 过滤桶
过滤桶可以说是草缸专用的过滤方式,使用也很简单,进出水管连好放好位置后,插上电就能用。(过滤桶在插电使用前一般需要先将桶内装满水,有些设计完善的过滤桶则有按压自吸的功能,无需事先装满水)。
过滤桶在选择时,一般以流量作为标准,按照水体的总量,合格的流量标准应当是总水体的五到十倍。也就是说,每小时,缸内的水体通过过滤桶循环五到十次。
过滤桶需要定期清理,因为一些吸收的固体杂质并不能分解,长期堆积会造成流量的减小。而为了解决这个办法,我们也可以在过滤桶前串联一个无动力桶作为前置桶,每次清洗的时候清洗前置桶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尽可能的避免硝化菌群的损耗。
- 底滤
底滤,尤其是对于大水体缸来说,是最适合的过滤方式,其原理是利用重力,主缸也就是上缸中的水溢流到底缸中,再由水泵将底缸中的水抽到主缸中,以此形成一个循环。
通常来说,底滤缸最少都要有两个缸,一个在上面,主要用来饲养生物进行观赏,也就是主缸,一个在下面,一般会分隔成几格,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淡水的话一般为下水格,滤棉格,培菌格以及上水格。
如果是海水缸的话一般则是下水格(一般集成了过滤棉放置),蛋分格,以及上水格,有的会在蛋分格后面加一个藻格,如果是FOT(海水纯鱼缸),还会有滤材格等等,如果是大水体缸的话,还会有额外的一些设备格等等。
海缸除了背滤,基本上都会使用底滤形式,尤其是大水体海缸
- 沼泽过滤
沼泽过滤是一种优缺点都很明显的过滤方式,也可以说一种和自然界中循环最接近的过滤循环方式。一些大型的室外观赏鱼池会常用到。
沼泽过滤的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抽出,水流从沼泽盒的底部进入,然后经过沼泽盒中的滤材,然后到溢流口溢出。
沼泽过滤配合造景,在外观上看来确实是很好看,而且在短期内,其净水过滤功能也确实很强大,但是,尤其是家庭屋内小型沼泽缸,需要对沼泽箱进行清洗排污,否则长期累积聚集在沼泽中的垃圾会败坏水质,如果造成堵塞的话,还会有水漫金山的风险。另外,如果是室内的沼泽池,由于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生长状态不好的话,也会影响到沼泽池的净化过滤效果,总之来所,室内小型沼泽过滤,还是一个处在摸索阶段的过滤,相信会变的越来越完善。
二、鱼缸水浇盆景好吗?
用鱼缸内的水浇盆景是好的,但是需要用太阳晒过才可以施用,不仅能节约水源,还能减少废水的产生。
而且鱼缸水中的氯已经挥发,不会对花卉有影响,水里还有鱼的排泄物、饵料,都是很好的肥料,浓度低。且花草可以直接吸收利用,长得旺还不会有肥害。
三、大型鱼缸水循环制作方法?
分鱼缸需要建立的循环系统有2种,一种是氧循环系统,一种是氮循环系统。氧循环系统过程如下:氧,动植物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植物光合作用,氧。这种循环作用的形成需要水生植物的参与。如果不种植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气泵增氧等方式解决。
四、giea鱼缸水怎么循环?
安装水泵 给鱼缸制作水循环时需要先准备水泵,直接将水泵放入鱼缸之中,这样可以将鱼缸内的水和垃圾抽出来。
2.
准备滤材 将准备好的滤材直接放在过滤槽内,按照水流的方向,依次放入物理过滤和生化过滤。
3.
连接出水口 将水泵上的出水口连接到滤材的上方,再打开水泵,这样就可以完成鱼缸内的循环了。
五、鱼缸水循环制作方法及原理?
其实普通的底滤,侧滤,背滤,都是利用水压原理制作的循环系统。
以背滤为例:
从左边的进水口到右侧的水泵分格,中间的档板呈阶梯状下降,利用水位高低造成的压力落差,一格一格的流经各格,最终由水泵抽回主缸,形成循环。
六、水缸做鱼缸水循环制作方法?
直接买个水泵,上面做个滴流盒即可,建议周转箱过滤盒,小的滴流盒滤材摆放少,过滤效果差。
七、下循环鱼缸停电就跑水?
不用打开水泵,将鱼缸装满水,直到水溢出;地面水箱也装满水,直到5\4满为止。打开水泵后,将地面过滤池中的水抽到鱼缸中,鱼缸中的水超过溢流区,控制的水位后从溢流区流回地面过滤池,完成一次过滤。
停电后,原本从地槽泵入鱼缸的水会流回地槽,恢复泵满水停泵时的状态。
2.如果是溢出的形式,那就不算什么。通常加水时,水位略超过溢流板。后来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就会自行停止。如果不溢出,就证明有更多的水。这可以通过平时关闭水泵来尝试。
3.只要是溢流式底部过滤系统,无论品牌,任何钢瓶都不会因断电而溢出。停电后,虽然底缸内的水不再被抽出,主缸内的水位低于溢流水位,但也不会再往下流,所以不用担心底缸溢流。如果主缸内水位低于溢流水位,说明底缸已经溢流,说明总水量高很多。虹吸底部过滤器在断电后不会阻止虹吸下水,通常通过增加浮阀来解决。
八、鱼缸半缸水怎么循环?
两种方法: 一是平行放两缸,在两缸之间加2个滤桶(以下叫a,b桶),一个缸放a桶的吸水管和b桶的出水管,另一个放a桶的出水管和b桶的吸水管,同时开两个滤筒就ok了。 而是上下放两缸,小缸在上,大缸在下。用一个滤桶,小缸放出水管,大缸放吸水管,这样小缸的水溢出,进入大缸就循环了。
要是觉得溢出不好,可在小缸最上面打个洞或加2个u型管,前者靠木桶最小木块原理流出,后者靠虹吸原理流出。当然,要是把小缸的一边矮一点,形成瀑布也挺好看的。
九、鱼缸循环泵返水?
去五金店买个单向通的止回阀,这样就不问题了但这样要改装,也不知道你的是那种问题,一:是如果水是从水泵连接管回的话(如果是底部过滤),那么水泵的出水口要高过鱼缸水位。
二:鱼缸水加太多,停电后多的水满过底部过滤,那就平时换水是先不要开过滤,回到缸满水能回流下到底部过滤,底部过滤水刚好能足够水泵工作就可以了,这时底部过滤还有很多空间来装停电后回流的水,直到回流水不流了,底部过滤也不会满的。
十、三层鱼缸水循环制作方法?
鱼缸需要建立的循环系统有2种,一种是氧循环系统,一种是氮循环系统。
1、氧循环系统:这种循环作用的形成需要水生植物的参与。如果不种植水生植物,可以通过气泵增氧等方式解决。
2、氮循环系统:也可以有植物介入,直接吸收掉。另外反硝化一般只有海水缸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