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主页 正文

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一、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1、养殖池建造:可以选择养殖缸和养殖池两种方式进行养殖。 2、饲料选择:可以吃各种的昆虫,以及一些水产动物的内脏,还有蔬菜、水果和牛奶面包等。

一、蜈蚣养殖技术及管理?

1、养殖池建造:可以选择养殖缸和养殖池两种方式进行养殖。

2、饲料选择:可以吃各种的昆虫,以及一些水产动物的内脏,还有蔬菜、水果和牛奶面包等。

3、日常管理:做好饲养密度、温湿度和光线的控制,同时防止天敌。

4、疾病防治:及早发现蜈蚣生病的症状,做好相应的治疗工作。

二、牛养殖技术及管理?

1、合理喂食:每天为牛投喂3次粗饲料和多汁饲料。

2、放养时间:每天将牛赶到草源丰富的地方放养2-3小时。

3、饮水要求:将牛圈建在水源充足处,夏季要及时更换水槽中的水。

4、注意事项:采用精、粗、精的模式为牛科学调配食物。

三、油蛤养殖技术及管理?

1、选择含沙量高、潮流通畅的低潮区滩涂或水质、地质条件好的池塘作为养殖地。

2、滩涂要将翻出的泥沙经冲刷和暴晒后整平,并在周围设置围隔和拦网。

3、池塘需排水晒地质、消毒再排放过滤海水养殖。采取干播或湿播的方法将油蛤按个头大小分开撒播,养殖期间经常检查,及时清除敌害生物,夏季育苗可投土霉素防治病害。

四、麻鸭养殖技术及管理?

雏麻鸭饲养管理

从出壳到30日龄为雏鸭。管理措施如下:

①保温。清明前后,气温较低,应把雏鸭放进提前供温的室内。

第一周温度控制在28℃至30℃,第二周25℃至27℃。以后每周下降3℃至4℃,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温度是否合适,可根据雏鸭表现进行调整。

②光照。1至3日龄的雏鸭需23至24小时的光照,3至10日龄需12小时光照。一周后天气晴暖时,将鸭赶到室外运动,并逐日增加运动量。

③合理的密度。一般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8至20只。并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④育雏舍一周换晒一次垫草,并在中午打开窗门通风换气。

⑤及时试水开食。在雏鸭出壳后24至26小时,把雏鸭放到20℃至25℃的浅水盆内,仅使鸭脚浸水,让其边饮水边嬉水。并把煮至八成熟的小米或碎绿豆拌入em菌营养液,撒在草席或深色塑料布上,让其自由采食。3日龄后加喂青绿饲料,由少到多。但不可超过日粮的三分之一。5日龄后改喂配合饲料。

⑥开荤。3日龄补给小鱼、小虾和蚌、螺拌入em菌营养液驯化喂饲,日喂量由少到多,逐渐增加。

⑦日粮的配合。把em菌营养液拌入饲料配成高能量、高蛋白、营养全面的日粮,其营养水平为代谢能2700至3000大卡/公斤,粗蛋白19%至20%。

麻鸭养殖技术及管理方法

中雏麻鸭的饲养管理

出壳后引至50日龄的雏鸭为中雏鸭。

①合理配合日粮。此期是骨骼、肌肉和消化系统的发育阶段,所以在日粮中应增加糠、麸类及青绿饲料的用量。

②管理。一是放牧。雏鸭脱温后,就可以放牧饲养。放牧前,先选择路线,一般为水深0.3-0.7米、天然饲料丰富、无障碍物、沿途无疫情的缓流水面。每日出牧、休息、放牧,均以气温和水量的高低而定。二是圈内饲养。没有放牧条件的,可搭设旱圈进行饲养。饲养密度为22-40日龄雏鸭每平方米5-7只,41-50日龄每平方米4-5只。同时,要有相应的运动场和水浴池。

麻鸭养殖技术及管理方法

后备麻鸭的饲养管理

从50日龄至开产前为后备鸭。此期间按照中雏鸭的管理方法,限制鸭的体重,做好开产前的准备。一是调整日粮,减少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适当增加糠麸类饲料。二是减少日喂量,一般降至原来的二分之一。三是增加放牧时间和路程。

麻鸭养殖技术及管理方法

产蛋麻鸭的饲养管理

①日粮配合。从开产前两周开始,即要求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5%,青绿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保持在1∶1。当产蛋率达到30%时,按产蛋的三个不同阶段(即产蛋初期、中期和高峰期)的营养水平配合日粮。产蛋率在65%以下时,饲料配方为:玉米62.4%、瓜干14.6%、麸皮13%、豆饼8.5%、骨粉1%、食盐0.5%。当产蛋率达到65%-80%,其饲料配方为:玉米70%、瓜干10%、麸皮8.5%、豆饼10%、骨粉1%、食盐0.5%。当产蛋率达到80%-95%左右时,其饲料配方为:玉米70%、瓜干7.5%、麸皮8%、豆饼13%、骨粉1%、食盐0.5%。饲喂次数,圈养鸭日喂4次,间隔时间相等,采食量每天15-20公斤/100只;放牧鸭日喂3次(放牧前、收牧后各一次,晚10点补喂1次)。

②种鸭群公母比例一般为1∶20~25。③产蛋阶段,每天保持14-16小时光照。④定时放水与饮水。冬春季每天放水1-2次,夏季2-4次。放水时间为20-60分钟。冬短夏长。

五、肉牛养殖技术及管理流程?

肉牛的养殖技术及管理流程如下:

1.合理选址:选择空气清新、水源充足、气候适宜、自然草原等区域。

2.圈舍建设:圈舍要建设在远离噪音、污染的区域,圈舍的面积要足够,通风、排水、采光等要求都要达标。

3.饲料供应:提供均衡的饲料是肉牛养殖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饲料应包括粗饲料(如青草、干草)和浓饲料(如玉米、豆饼等)。根据牛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科学配制饲料,确保营养的均衡和充足。

4.饮水管理:肉牛需要充足的清洁饮水以满足其生长和健康需求。提供干净的饮水设施,并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以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5.疫病防控:肉牛养殖过程中,要注重疫病的预防和控制。定期给牛只进行疫苗接种,进行寄生虫的驱虫,确保牛群的健康。同时,注意隔离新进牛只,以防止疾病传播。

6.环境管理:保持牛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废料。牛舍的温度要适宜,避免过度拥挤和过度闷热的环境,以确保牛只的舒适性和健康。

六、白对虾养殖技术及管理?

养殖白对虾要用水源充足、没有污染,同时排灌方便的池塘。底部要有泥沙,周围需要用薄膜围起来,防止天敌入侵。放养密度为每亩3万到5万尾。养殖期需要加水和换水,保持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投喂饲料多选择福寿螺和小杂鱼,每天要喂三次。

七、羊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一、羊的养殖技术及饲养管理

1、养殖技术

(1)羊舍搭建

养殖场的搭建主要使用水泥、钢筋、砖瓦、木料、石材等物品进行搭建工作,羊的圈舍搭建过程中主要注重的就是通风和保暖这两种问题,通风系统好羊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很好控制,羊生病的几率也会降低,保暖性能好的羊舍可以在冬天或者是雨水多的季节里让羊有更好的生活环境,羊的生长速度也会加快很多,要注意的就是养殖场地不能搭建在地势低洼的地块上,地势低洼的地块很容易出现积水,这样羊舍的湿度就会提高,羊很容易得皮肤性疾病。

(2)羊舍消毒

舍搭建完成后要做好消毒工作,彻底的消毒对羊初期的生长很有好处,羊舍内的地面要使用药粉进行泼洒,墙壁和顶喷使用喷雾进行消,消毒完成后要使用熏蒸的方式对羊舍内的死角进行消毒,熏蒸过程中要做好羊舍的封闭工作,提高熏蒸消毒的效果,熏蒸的时间要控制在8-10小时左右,然后打开圈门进行通风放气,减少药物的残留,一切工作都完成后等待放养。

(3)圈外修饰

羊舍搭建完成后还要对圈外进行改修工作,圈外要使用铁丝网隔离出比羊舍打出3倍左右的面积作为羊的活动场所,隔离网还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外来的家畜进入圈舍内,隔绝因外界因素引发的传染病,圈外的地面要使用沙土进行铺垫,把坑洼不平的地面变的平整干净,防止活动场内出现有积水的情况,减少羊因饮用这样的积水会出现腹泻的问题,对养殖极为不利,一切都准备完成后可以进行放养。

(4)种羊选择

羊的品种选择最为非常重要,要根据自身所养殖的发展方向来决定羊的品种,羊可以分为肉羊、产崽羊、产毛羊,这三大种类,要结合当地的气温情况来决定养殖的品种,种羊要选择腰背平直,腹部不能有下垂,身形匀称,食欲旺盛,这样的种羊作为首选,购买完种羊后要及时的运送回羊舍进行养殖工作。

(5)日常管理

种羊购买完成后10-15天注射一次疫苗,每天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羊舍内要每天进行定时的清理以保证卫生环境,降低羊因为环境而生病的可能。每天要喂食3次,每隔15-20天进行一次消毒工作,主要是针对食槽,水槽,喂养工具进行消毒,羊舍内的温度要控制在15℃-25℃之间。

2、注意事项

(1) 充分了解种公羊、母羊的习性及特点,掌握饲养管理技术。

(2)根据自身饲养的品种和生产方向选择饲养管理方式。

(3)养殖绵羊要掌握剪毛的技术和时间,养殖肉用山羊要掌握育肥技术,养殖绒山羊要掌握抓绒技术,养殖奶山羊要掌握挤奶技术。

二、羊三好饲料的功效

羊三好并不是一种饲料,它是一种活酵母,其主要功效如下。

1、使用3-4天后,快速提高瘤胃微生物消化能力,粪便明显变好,不拉稀,消化好,食欲好。

2、使用10-15天后,肉羊夏季采食量提高10-25%,粪便过料的情况明显改善,粪便筛检测消化率提高5-15%。

3、使用20天后,随着饲料消化利用率提高,肉羊生长速度快20-25%。

八、空中花卉养殖技术?

把花盆吊在空中,花盆上安装,上滴水管

九、花卉养殖成本及利润?

至于每亩的利润,以白菊为例,成本约为2000元/亩:需要菊花苗种2500株/亩,目前苗种市场价0.12-0.45元/株不等,按0.2元计算,苗种费用500元左右;生长过程当中,施用农家肥等肥料需要100元/亩,灌溉用水150元/亩,覆盖地膜需要30元/亩,生产每斤鲜花需人工成本0.8-1元,地租100-200元/亩。

收入约为7000元/亩:亩产2500-2800斤鲜花,目前鲜花(胎菊)收购价2.8元/斤,金丝皇菊(高端品种)3.2元/斤,收入***高可达近9000元(金丝皇菊)。

所以科学种植下,按目前市场价来计算,利润应该为5000元/亩。

十、桂鱼养殖及技术?

(一)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3~5亩,水深1.5~2米,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新开池要视土质而定,酸性池及池水易混浊的池不适宜饲养鳜鱼。

(二)池塘准备和饲料鱼的培育

⒈在四月五日用生石灰清塘,在四月十日前后在池的四角堆放草肥,(如池底肥度较好可不施肥)并加注新水0.8~1.0米培育水质,以培育饲料鱼的天然饵料。

⒉饲料鱼一般为鲫鱼苗。在四月十五日前后,将附有鲫鱼卵的鱼巢(浮把)放入塘中进行孵化,鱼苗密度一般每亩控制在50万左右。鱼卵可分2-3批放入,每批间隔一天,如1-3-5。这样可兼顾规格不齐的鳜苗均有适口饵料。

⒊用控制饲料投喂量的方法来制饲料鱼的规格。一般放养规格为2公分左右的鳜鱼苗,饲料鱼规格可控制在1.2公分左右。

(三)鳜鱼苗的放养与培育

⒈鳜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水10公分(如水质浓可换去1/3)。 ⒉鳜鱼苗放养密度为4000尾/亩左右。 ⒊检查池中饲料鱼的密度,及时补充适口的饲料鱼。 ⒋注意水质变化和天气状况,水质不良及时换水。 ⒌病害防治,主要为斜管虫、车轮虫等纤毛虫,指环虫发病率较低。防治方法见成鱼养殖。

成鱼养殖

(一)鱼池条件。

鳜鱼成鱼养殖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15厘米左右),面积3-8亩,水深 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池四周还要挖深为30-40公分的一圈浅沟,以便鳜鱼的捕捞。

(二)池塘准备和饲料鱼培育。

⒈在饵料鱼放养前10~12天,使用生石灰清塘消毒。

⒉天然饵料培育:在饲料鱼苗(鳊鱼、白鲢、鲫鱼等)放养前7天,加水至60公分,且每亩水面放腐熟的肥料150公斤左右(池底肥的可不施),以培育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

⒊饲料鱼的培育

⑴饲料鱼品种与放养密度:饲料鱼一般为白鲢、鲫鱼、鲮鱼等,亩放养量为30万左右。

⑵饲料鱼苗放入前一天,加清水10公分,使水质清新且天然饵料丰富。鱼苗放入后不用立即投饵,但需天天观察鱼苗的密度、体质、生长速度和水中红虫的数量,待红虫数量减少,鱼苗在池四周觅食时,立即用厚浆"浇滩",并一日数次检查各投喂点的情况,在前期饲料吃去即添,在后期应对饲料鱼规格予以控制。一般放养8~10公分的鳜鱼种,饲料鱼的规格应控制在3~4公分左右。

⑶饲料鱼培育时也可放入些老泥鳅,繁殖出的小泥鳅可作为鳜鱼的优质饵料。

⑷鳜鱼养殖面积和饲料鱼池面积的比例一般为1:3-4。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