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田养殖的优势?
稻田养鱼的优点有哪些
稻田养殖是非常不错的养殖模式,可以做到稻鱼双丰收,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稻田养鱼的优点有哪些,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法/步骤
1
稻田养鱼,既可以获得稻谷又可以获得鱼,非常的不错,可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
2
稻田养鱼能节省稻作劳动力和生产支出,稻田养鱼,鱼类可以清除杂草,害虫。
3
稻田养鱼可以为湖泊,水库等大面积水体提供大规格的鱼种。
4
同时也可以增加淡水鱼的产量。
5
还可以改善环境卫生,饲养鱼类可以消灭蚊子的幼虫。
6
然后还可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7
因此大家家里种植水稻的朋友可以养一些鱼,可以增加收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稻田养殖利润?
稻田养殖的利润是非常可观的第一可以吃掉稻田中的水草和虫子又可以减少食物
三、稻田蛙养殖?
在进出水口处挖1-2平方米.深50-60厘米的保护坑(溜),在稻田四周挖深、宽各30厘米的保护沟,使沟溜相通,晒田,搁田时作为蛙的水栖场所。
施肥、喷药方法也要相应改变,化肥要变追肥为基肥,变撒施为球肥或颗粒肥深施;养蛙田一般用喷药治虫,防治稻病害时要选择无毒和低毒农药,变全田施药为分片划块施药,使蛙有回避场所。
稻田养蛙是水稻害虫生物防治的有效途径,水稻害虫是蛙的天然食物,若放养密度大,食物不足时,可补充人工饲料。
四、稻田蟹养殖?
、稻田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靠近水源、水量充沛、无污染、排灌自如、保水性能好的稻田,面积以3-10亩为宜。
2、开挖蟹沟
稻田蟹沟的开挖可参照稻田养鱼,以沟宽1.5-2米,沟深1米,呈“田”字形为宜。另外,稻田四周最好用钙塑板或其它材料建好防逃墙,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3、蟹种放养
蟹种应选择规格整齐、活力强、肢体完整、无病且体色有光泽的一龄蟹种进行放养,规格以100-200只/公斤为宜。放养前注意先做好清田消毒、培育肥水等工作。
五、稻田毛蟹的养殖方法?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1、养蟹稻田准备
养蟹稻田需要防逃设施。田埂要求高60厘米,宽40-50厘米,在田埂上覆双层塑料薄膜即可。也可在稻田四周围起光滑的石棉瓦或聚乙烯网片防逃。进出水口也要装防逃棚。在距田埂3米开挖环沟,养蟹苗、蟹种的环沟宽1米、深0.8米就可。养成蟹环沟宽2-3米、深1米。田中间也要开沟、开溜(蟹塘)。沟宽50-60厘米、深50厘米,养成蟹可加宽到1米、深60厘米。溜的面积8-10平方米、深1米。沟、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30%左右。养蟹田以2-3亩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
2、苗种放养
培育蟹种每亩放养蟹苗0.5千克。养殖成蟹则每亩可放养个体重为10-15克的蟹种1500-2000只。也可利用当年早繁蟹苗,放到温室里强化培育后,5月再放进稻田,可以缩短养殖周期。
3、螃蟹的饲养管理
日投喂1-2次,一般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投喂点应在预先设置的食台上或蟹沟两侧的岸边。投喂时要注意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因河蟹有打洞习性,发现漏洞及时堵塞。暴雨时注意防涝、螃蟹的逃逆,干旱季节注意缺水。正常情况下稻田水深保持6-10厘米。为保持水质的清新,要经常换水,6-7月可每周换水1次;8-9月每周换水2-3次;9月以后可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1/5。另外饲养期间每隔10天在沟、溜中施1次生石灰,使水呈5-10毫克/升。
六、稻田养殖鲫鱼的方法?
1、田块选择
要选择水源充足,排水灌水都很方便的地区的,地势不要太高,高于地下水位就行,不要太低,涨水易被冲走。也不要太高,水不方便,容易干旱。要能接受充足阳光的地方,水温温暖,生长快。要求田块大小在2亩以内,一亩最好。要保水性好的沙壤土田地。
2、放前事项
放养前要加固田埂,要加宽田埂,还要增高田埂,可以的话,还可以种一些草来固定,防止鱼逃出去,或是大雨冲垮田埂。加固可以加高60厘米,加宽10厘米。灌水在40厘米就可以很好养殖。要在进出水口覆盖网膜,防止逃走,然后要挖鱼坑,留出活动空间,鱼坑在进水口上方,宽2米,深1米。鱼沟环田,宽30多厘米,深40厘米。
稻田养鲫鱼方法
3、鱼苗投放
放苗要在5月中,水稻生长稳定后再放,这时不影响水稻生长。选择的鱼苗要在大概一有两指宽,6厘米左右的长度。比池塘养殖要大一些,因为稻田养殖时间要短一些。购买种苗,先要适应温度后再放到田中养殖。
4、投放饲料
只食用水中浮游生物不够满足鱼的营养生长,所以必须要定时投喂饲料,主要投喂玉米粉、大豆粉、麦麸、豆渣、等粮食作物混合做成小颗粒投喂,大概掺水后能捏成团,遇水,不会那么快散开。一般一天投喂一两次,投喂干净无霉变饲料。投喂量大概是鱼两个小时能吃完的标准。
七、稻田鹅的养殖密度?
鹅的饲养密度
合适的饲养密度是雏鹅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雏鹅进人育雏室后,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要根据大小、强弱、采食等情况分群,分群可结合调节饲养密度进行。何养密度应根据雏舍的构造、通风及饲养条件灵活掌握,要保证每只雏鹅都能饮水、吃料。
饲养密度一般1~5日龄为25只/平方米,6~10日龄20只/平方米 11~15日龄15只/平方米,16~21日龄12只/平方米22~28日龄10只/平方米密度过大,拥挤成堆,出现互相啄羽、啄趾的恶癖;密度过小则造成浪费。在根据日龄、大小调整词养密度的过程中,要同时按强弱分群,以免大鹅欺小,甚至在打堆时压死、压伤小鹅。一般将弱雏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增加高蛋白高能量饲料,单独进行饲养管理,以便赶上大群生长。
一、狮头鹅是中国惟一的大型鹅种,因前额和颊侧肉瘤发达呈狮头状而得名。狮头鹅原产于广东饶平县溪楼村。现中心产区位于澄海市和汕头市郊;在北京、上海、黑龙江、广西、云南、陕西等20多个省区均有分布。狮头鹅体型硕大,体躯呈方形。头部前额肉瘤发达,覆盖于喙上,颌下有发达的咽袋一直延伸到颈部,呈三角形。喙短,质坚实,黑色,眼皮突出,多呈黄色,虹彩褐色,胫粗蹼宽为橙红色,有黑斑,皮肤米色或乳白色,体内侧有皮肤皱褶。
二、埃姆登鹅原产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部的埃姆登城附近。19世纪,经过选育和杂交改良,曾引入英国和荷兰白鹅的血统,体型变大,中国台湾省已引种。埃姆登鹅全身羽毛纯白色,着生紧密,头大呈椭圆形,眼鲜蓝色,喙短粗,橙色有光泽,颈长略呈弓形,颌下有咽袋。体躯宽长,胸部光滑看不到龙骨突出,腿部粗短,呈深橙色。三、图卢兹鹅又称茜蒙鹅,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鹅种,19世纪初由灰雁驯化选育而成。原产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市郊区,主要分布于法国西南部。后传入英国、美国等欧美国家。图卢兹鹅体型大,羽毛丰满,具有重型鹅的特征。
八、稻田蛙养殖的比例?
雌、雄种蛙的放养比例以 3:2 或 1:1为宜。种蛙放入池前 15d~20d 以 75kg/亩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种蛙放养前用 2%~4%食盐溶液浸浴。投放密度10~15 只/m2 。
九、稻田蟹的养殖技术?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1、养蟹稻田准备
养蟹稻田需要防逃设施。田埂要求高60厘米,宽40-50厘米,在田埂上覆双层塑料薄膜即可。也可在稻田四周围起光滑的石棉瓦或聚乙烯网片防逃。进出水口也要装防逃棚。在距田埂3米开挖环沟,养蟹苗、蟹种的环沟宽1米、深0.8米就可。养成蟹环沟宽2-3米、深1米。田中间也要开沟、开溜(蟹塘)。沟宽50-60厘米、深50厘米,养成蟹可加宽到1米、深60厘米。溜的面积8-10平方米、深1米。沟、溜约占稻田总面积的30%左右。养蟹田以2-3亩为一个养殖单元为宜。
2、苗种放养
培育蟹种每亩放养蟹苗0.5千克。养殖成蟹则每亩可放养个体重为10-15克的蟹种1500-2000只。也可利用当年早繁蟹苗,放到温室里强化培育后,5月再放进稻田,可以缩短养殖周期。
3、螃蟹的饲养管理
日投喂1-2次,一般上午8-9时和下午4-5时。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投喂点应在预先设置的食台上或蟹沟两侧的岸边。投喂时要注意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因河蟹有打洞习性,发现漏洞及时堵塞。暴雨时注意防涝、螃蟹的逃逆,干旱季节注意缺水。正常情况下稻田水深保持6-10厘米。为保持水质的清新,要经常换水,6-7月可每周换水1次;8-9月每周换水2-3次;9月以后可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3-1/5。另外饲养期间每隔10天在沟、溜中施1次生石灰,使水呈5-10毫克/升。
十、青蛙的稻田养殖技术?
一、养蛙田工程要求 1.有充足水源,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 2.将稻田分隔成若干小块蛙田,每块面积约80—120平方米。 3.开挖蛙沟。在稻田的两边(靠进水渠或蓄水池)各开挖一条长与蛙田相等、宽1m、深O.5—0.6m的“11”字型蛙沟,面积占本田的15%—25%。蛙沟与蛙田交接处筑一条高、宽各O.3m的小田埂。 4.加高加固田埂。开挖蛙沟的土用于蛙田四周筑田埂,加高至0.4-0.5m、面宽0.3--0.5m。 5.防逃设施。在蛙田四周打木桩,用水泥瓦或聚乙烯网片围拦,高0.8-1m,埋入土中10cm。 6.对角开挖进出水缺口。每块畦田分别开挖进出水口各1-2个,同时用铁丝网或聚乙烯网片钉成拦蛙栅。 7.遮荫棚。在每条蛙沟的上方,平挂遮阳网遮荫,宽1.5-2m,长与蛙沟相同。 8.蛙田外围开挖排洪沟,防止洪水入蛙田。 二、种苗露寅与放养 1.自繁种苗。每亩购种蛙10组(雌雄1:1)、放入种蛙田内精养,采取自然产卵成人工催产。 2.提前清整蛙沟,插好网箱,待蛙卵产出后,及时移入网箱孵化。出苗后4—5天开始投喂蛋黄,每万尾蝌蚪喂鸭蛋黄-个,每隔5天增加一个。 3.蝌蚪饲养15—20天后,放入蛙沟继续培育,但蛙沟不与蛀田相通,以免蝌蚪进入田。每平方米放50—100尾。每亩约2—4万尾。 4.或采取直接放养幼蛙方法进行,即在插秧后,每平方来投放经驯食好的幼蛙10-30只。 三、饲养管理 1.蝌蚪放入蛙沟后,每天上午10—11点、下午4—5点在蛙沟各泼豆浆一次。每万尾每次用黄豆2kg,每隔10天增0.5—1kg。 2.或投喂自己配制的蝌蚪料(配方:进口鱼粉60%、米糠25%、麦皮15%)。每次投喂量以2小时内吃完为准。 3.蝌蚪的前肢长出较长时,在蛙沟内先放食料台,开始投料诱食。食料台用3x5平方米的方条木做框架,再用网目3mm的纱窗布绷紧钉于框架底部,长、宽、高为2(m)x1(m)x5(cn)或1.5(m)xO.8(m)x5(cm)。每块蛙田分放食料台4-6个。 4.诱食驯食。蝌蚪已变态或幼蛙放入蛙田后,及时采用活饵带动法和直接驯食法,投喂适口饵科诱导其形成定时、定位吃食习惯等措施诱食驯食。如用灯光诱虫、放小鱼虾、蚯蚓、粪虫等,掺入蛙类专用料,通过鱼虾、粪虫、蚯蚓活动和幼蛙采食、活动等,带动水的波动,使浮于水面的配合饵料产生动感,让幼蛙误认为活饵从而吞食。 5.分级分养。随个体的增大,经常筛选,将其大、中、小分成多个级别,归类分放蛙田饲养,防止大蛙残食小蛙。同时投喂相应规格的蛙料。上下午各投喂一次,以2小时吃完为宜。 四、日常管理 1.坚持早晚巡田,检查围栏有无漏洞,美蛙吃食、活动、外逃、有无病害等。 2.采用放鼠夹、投鼠药,在蛙田四周挂刺网,晚间捕捉等办法,坚持长年捕杀鼠、鸟、蛙、野蛙等敌害。 3.注意防逃、防偷。 4.蝌蚪、幼、中成蛙等养殖、均要经常加注清水,改善水质,一般3-4天冲水一次,高温季节1-2天加水一次。 5.冬季加满田水、田内多放些稻草,不乱惊扰,让其它全越冬。 6.处理稻蛙关系 (1)多施有机肥,少用化肥,多施基肥,少施追肥。放蛙前多用,反之少用。将多数碳铵安排在插秧第一次除草时用完。追肥时不让蛙沟与蛙田相通。 (2)改用尿素、复合肥等,蛙沟内不施肥。 (3)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不用除草刑、五氯酚钠、呋喃丹,使用益舒宝防治稻瘿蚊,宜在秧地用药或放浅田水,让蝌蚪进入蛙沟后再堵上缺口,然后在蛙田施药。 (4)已放蝌蚪或幼蛙的田,应加满田水,宜在禾叶上露水干后喷施剧毒农药。